你的位置:辉煌时代女主对尊龙评价 > 新闻动态 > 银行9月再降息!房产市场迎来拐点,现在是卖房最后时机?

银行9月再降息!房产市场迎来拐点,现在是卖房最后时机?

发布日期:2025-10-12 07:24    点击次数:190

利率再创新低,房市摇摆不定。央行9月19日宣布下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,这已是2025年第三次降息。1年期LPR下调10个基点至2.95%,5年期以上LPR下调15个基点至3.55%,创下历史最低水平。降息消息传出后,房地产中介门店客户咨询量激增,多位房产经纪人表示,部分业主开始调低卖房预期,首次置业者入市意愿明显提升。有业内资深人士直言,对于有意出售房产的业主来说,当前或许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最佳时机。

中国经济正处在关键转型期,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明确提出"房住不炒"依然是房地产市场的基本定位。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,2025年8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环比下降0.3%,同比下降4.2%。这已是连续第27个月出现同比下跌。与此同时,一二线热点城市近期房价开始呈现企稳迹象,北京、上海、深圳8月新房价格环比均出现微幅上涨,涨幅在0.1%至0.3%之间。

央行此次降息并非孤立行动。9月以来,多部委密集出台房地产支持政策。住建部、财政部联合发布《关于优化住房公积金使用政策的通知》,将首套房公积金贷款额度上限提高至80万元,二套房提高至60万元。财政部推出新一轮契税优惠政策,90平方米以下住房契税税率下调至1%,90-144平方米住房契税税率下调至1.5%。银保监会要求各大银行适当下调存量房贷利率,加大对合理住房需求的支持力度。这一系列政策组合拳释放明确信号:稳定房地产市场仍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要环节。

展开剩余85%

降息对购房成本影响几何?以北京市为例,购买一套总价600万元的住房,首付三成,贷款期限30年计算,此次5年期LPR下调15个基点后,每月房贷支付额将减少约500元,30年总计可节省18万元利息支出。对刚需购房者而言,这无疑是一个利好。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表示:"当前利率水平已处于合理区间,央行将密切关注市场反应,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。"

房贷利率下降,为何有专家认为是卖房的最后时机?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先生在接受采访时指出:"房贷利率的持续下行确实刺激了部分购房需求释放,短期内可能带来成交量的小幅回升。但从中长期看,随着人口结构变化和居民杠杆率趋于饱和,房地产市场总体上仍处于向存量时代过渡的过程中。当前政策红利期可能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相对有利的出售窗口。"

数据显示,全国居民杠杆率已从2019年的59.7%上升至2025年二季度的63.2%,接近国际警戒线。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最新研究报告预测,未来五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将呈现"总量稳定、结构优化、区域分化"的特点,一二线核心城市和强二线城市房价有望保持相对稳定,三四线城市及部分弱二线城市可能面临较大调整压力。

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最新发布的《2025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展望》报告指出,当前市场购买力主要来源于改善型需求和刚需的叠加释放,这部分需求在政策刺激下提前透支后,市场可能再次面临需求不足的困境。报告数据显示,截至2025年8月底,全国商品房库存总量达到5.3亿平方米,按当前销售速度计算,去化周期超过24个月,处于历史高位。

北京某大型房产中介公司资深刘经理表示:"近期明显感觉到市场观望情绪减弱,特别是降息消息公布后,来看房的客户增加了约20%。但有意思的是,增加的大部分是购房客,卖房的业主反而变得更加谨慎,不少人选择暂时撤盘,期待后续政策带来的价格上涨。"

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分析认为:"房地产市场正在经历深刻调整,政府的政策导向已经非常明确,即抑制投机炒作,支持合理住房需求。从这个角度看,未来房价大幅上涨的可能性很小,更多会呈现区域分化、小幅波动的态势。对于不同的房产持有者,应根据自身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做出决策,而非简单跟风。"

历史经验表明,利率调整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往往存在滞后效应。回顾2015年至2016年的降息周期,从政策实施到市场明显回暖大约经历了3-6个月的时间窗口。2019年LPR改革后的降息也同样如此,市场反应期在4个月左右。当前这轮降息可能需要更长的消化期,因为市场基本面与前两轮有本质区别。

房价收入比这一关键指标也值得关注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2025年上半年全国平均房价收入比为8.7,比2020年的9.3有所下降,但仍高于国际公认的合理区间(3-6)。一线城市平均房价收入比高达15.2,北京、上海更是超过18,居民购房压力依然很大。这也是此次降息政策出台的重要背景之一。

银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,截至2025年8月末,全国房地产贷款余额52.3万亿元,同比增长2.1%,增速创下2015年以来新低。其中,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8.9万亿元,占各项贷款的比重为23.7%。房贷增速放缓反映出市场购买力趋于平稳,居民加杠杆意愿减弱。

从国际经验看,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在完成城镇化主要进程后,房地产市场通常会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。美国房地产市场在20世纪90年代初经历了类似的转型,房价与经济增长保持了较长时期的同步增长。日本则是一个警示案例,1990年代房地产泡沫破裂后,市场经历了长达20多年的调整期。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未来路径更可能介于两者之间,既不会出现断崖式下跌,也难以重现过去高速增长的辉煌。

那么,对于普通房产持有者,当前是否真的是"卖房最后时机"?这需要从多个维度综合判断。首先,要看所在城市的基本面。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发布的《2025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》显示,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主要集中在京津冀、长三角、粤港澳大湾区以及成渝地区,这些区域的核心城市房产价值大概率能够保持相对稳定。

其次,要分析自身的资产配置需求。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的调研数据显示,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,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中,房产占比平均高达67.3%,明显高于发达国家30?0%的水平。过高的房产配置比例会增加家庭财富的系统性风险,适度多元化资产配置是更为理性的选择。

再次,要考虑房产的使用价值和投资回报率。当前全国住房平均租金回报率为1.8%,低于同期10年期国债收益率3.1%。纯投资角度看,房产已不再是最优选择。但如果是自住需求,则应更多考虑生活便利性、教育资源、医疗条件等因素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各地房地产市场分化明显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2025年上半年,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下降2.1%,二线城市下降3.8%,三四线城市下降5.3%。人口持续流入的都市圈核心城市表现相对稳健,而人口净流出的中小城市面临更大的调整压力。

今年以来,多地出台人才引进政策,通过购房补贴、税费减免等方式吸引高素质人才,间接支持当地房地产市场。以杭州为例,对全日制博士、硕士分别给予100万元、50万元的购房补贴,这在短期内提振了市场信心。但从长远看,城市发展质量、产业结构、就业机会才是决定房地产市场健康与否的根本因素。

恒大研究院院长认为:"从长期趋势看,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在从'黄金时代'迈入'白银时代',总体特征是'总量稳中有降、结构优化、区域分化'。未来房价不会大涨也不会大跌,而是趋向于一个合理区间内的波动。政策面将更加注重因城施策,以满足居民合理住房需求为导向。"

从全球视野观察,美联储已连续两次降息,9月降息50个基点至4.25?.50%区间,年内可能还有一次降息空间。国际货币宽松环境为中国央行政策调整提供了更大空间。不过,央行行长潘先生近期表示:"货币政策要把握好力度和节奏,避免大水漫灌,防范资产泡沫和通胀风险。"这意味着后续降息空间虽然存在,但幅度可能有限。

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离不开金融体系的稳定。央行发布的《2025年第二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》显示,房地产开发贷款不良率为6.7%,较年初上升1.2个百分点;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为0.4%,基本保持稳定。这表明开发商资金链风险仍需高度关注,而个人购房者的还款能力总体较强。

购房者的心态也在发生变化。根据国家统计局城镇居民问卷调查,2025年第二季度,打算未来三个月内购房的居民占比为17.3%,较上季度提高2.1个百分点,但仍低于2019年同期的23.5%。居民购房意愿温和回升,但尚未恢复到以往高位。

放眼全局,房地产市场的调整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必然过程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(IMF)最新发布的《世界经济展望》报告预测,2025年中国GDP增长率为4.6%,2026年为4.3%。报告指出:"中国经济正在向消费和服务业驱动的增长模式转变,房地产市场的调整是这一过程中的结构性挑战,需要政策持续支持和引导。"

综合多方面因素分析,当前房地产市场正处于政策底与市场底的交汇期。降息等利好政策短期内会提振市场信心,刺激部分需求释放,但难以改变市场长期向存量时代转型的基本趋势。对于卖房者而言,政策窗口期确实提供了相对有利的交易环境,但并非"最后时机"的危言耸听。对于买房者而言,降低购房成本无疑是利好,但入市决策仍需结合自身需求、财务状况以及目标城市的发展前景综合考量。

当前的房地产市场已不再是简单的"涨"或"跌"逻辑,而是进入了一个更加理性、成熟的阶段。不管是买房还是卖房,都应该摒弃投机心态,回归居住本质,基于自身实际需求做出明智决策。正如一位资深市场观察家所言:"未来房子会回归商品属性,真正实现'房住不炒'的市场理念。"

利率下调的当下,你对房地产市场的未来走向有何看法?是否认同现在是卖房最后时机的观点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和经历。

发布于:天津市

Powered by 辉煌时代女主对尊龙评价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